【離家,才能看見回家的路】
- 老師 莊子霈
- 4月13日
- 讀畢需時 1 分鐘
八月,
和孩子一起開始了新的生活。
重新的步調,重新的節奏,
孩子從新北的家搬來桃園的家,
不僅在適應新的居住環境,
也要適應人生第一次就學的環境。
開學的第一天,
她那傻大姐的性格,
在其他同學還與父母十八相送的同時,
她還興奮地以揮蒼蠅的手勢和我們道別。
但在開學後幾天因為發燒,
隔了幾天再回到校園時,
大概因為感冒又回到了長輩家幾天,
她也開始上演了睡前喊著不想上學的情節。
為了讓孩子有安全感與信任感,
我調整了我平日的最後一位個案時間,
盡可能準時去幼兒園接孩子下課,
上學前她也會不斷地確認,
在吃完第三個碗後媽媽就會來了。
孩子離家上學,也讓父母更了解孩子的性格。
在讀小班以前,
女兒總是吵著要認識其他小朋友,
所以我們都還以為,她很快很快地就會適應幼兒園生活,
但想想也是,就連成人都會錯判適應環境的能力了,
更何況對於一個三歲孩子。
不過,孩子,
放心地離開家裡,
邁向外面的世界吧!
離家,才能看見回家的路,
看見自己在離家路上的不安和勇敢,
看見自己在離家路上的成長與挫敗,
因為看見,
也才有機會完整每一個面向的自己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