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家
- 老師 莊子霈
- 4月13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昨天陪女兒到自己的母校去跑跑走走,回想起學生時期,我發現自己最有印象的,竟然是有一次在美語補習班,因為要角色練習對話,我一將頭髮紮起來,一位女同學立刻盯著我一直看,然後一直說我真的好像小和尚,又接著道歉說她沒有冒犯的意思。
但我記得,我當時眼睛睜得很大,因為覺得很開心,我覺得這算是一種讚美吧,現在回想起來,那女同學可能是看到我的靈魂深處了,或是看到了某一世的我(笑)
現在有時候,還是不時會有個案和我分享她們的心情,提到他們曾經很想出家,甚至會有些個案在說完以後跟我說,她想出家這年頭很奇怪吧?我都搖頭說一點也不奇怪,其實我只是沒說出口:因為我國小時便有這樣的想法。
在《我可能錯了》這本書裡作者提到他當時出家時便很清楚知道自己加入了一個「全年無休的群居團體」,當我看到這段話時忍不住笑了出來,因為作者心情紀錄的好寫實。往往想出家的個案都是因為受夠了與人之間的相處,但終究修行依然脫離不了與人的生活,我們最終要修煉的,都是自己的心。
前幾天有位個案的元辰宮主神是畫像式的觀世音菩薩,她提到了自己其實很想出家,她抄經書、唸經文,但調整完她的元辰宮以後,我跟她說,其實她內在是不太相信神明的,甚至認為自己根本沒有真正地被庇佑。但透過調整,過去許多的個案都告訴我他們內在比較有踏實感了,也比較能夠感到開心。
我還記得我在生平第一次觀元辰宮的時候,看到的也是畫像式的觀音菩薩,但當時的我默默地淚流不止,也踏上了一段沒想過的命理生涯,即使期望出家的個案們今生沒有真正地剃度,但在俗世生活中的修行,相信也能夠提升靈魂的智慧。
留言